文/高町疾風ST
從造人開始談起,接下來談到機器人有害論,再來是艾希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然後談到好萊塢的機器人首先會發現到,歐美文化操縱的文化似乎不是說很盛行,西方文化的機器人作品許多都是裝載人工智慧。例如Robot這個字起源的R.U.R也不是操縱的型態
除了駭客任務有類似操縱型的機體外,屬於裝載人工智慧還是比較多。
以日本早期來說,雖然最早期的原子小金剛是屬於自律型的,但從鐵人28號和無敵鐵金剛之後,完全自律反而佔少數,後來也出現某一種型態的機器人是裝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可是是讓人操縱的型態也出現了。
不過這種型態也是由人操縱為主,推測原因還是老師上課說的可能理由。
日本人把機器的力量視為人的力量的延伸,力量還是能操縱最好,這也算是日本和西方經歷過對機器的觀點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大體來說
西方在工業革命時期見識到人與機器的差距
機器填飽了資方的口袋,但是讓勞方的收入大量減少,造成資方對勞方的剝削,甚至沒工作
而勞方的人數是絕對多數,所以對機器自然不是很諒解,也埋下一個厭惡的種子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車的出現,更是突顯人和機器力量的差距
這兩點的相互影響下,也可以理解西方人為何討厭甚至懼怕機器(當然資方很喜歡)
而日本的情況不同
機器振興當年因鎖國政策而造成國力衰弱的日本
讓日本從弱小的國力,注入新的生命,漸漸成為強國之一
然後機器的力量克服了和西方人肉體的差距
機器的力量,讓本來存在的肉體差距變平等,
不是白刃戰中會因為肉體的差距而慘敗
這點讓機器的力量深植人心
導致看到R.U.R之後日本人和西方人的角度完全相反
西方人是看到害怕機器力量的一面,而日本人是看到機器的強大力量而想追求
這一點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兩個文化上在觀看機器人的角度上產生差異
另外日本信奉大艦巨砲主義
可以看見二戰中,如大和號的砲管,非常大的口徑
再者日本人承受過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毀滅性武器:核彈 所攻擊
世界上沒有其他的國家有遭受過如此強大武器的攻擊
當年的創傷,依舊在日本作品中發現,
常常發現日本文化創作有用蕈狀雲來強調爆炸的威力
也造就出哥吉拉的出現,最早哥吉拉除了強調巨大的毀滅力量外
更引起當年戰爭中災民的回憶
順道一題21世紀的哥吉拉系列 還是以哥吉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為最紅
由於那裡面的哥吉拉是二戰怨念士兵的集合體
引起日本人本身對二戰的記憶,也是我認為21世紀系列最好的一部
這兩點造成日本對巨大的想像,這點又和西方系統不同
在西方系統中巨大不是顯學,除了駭客任務外,真的很少這類巨大機器人出現
西方的機器人文化很多比較著墨在於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相處
而且通常有上對下的關係,很少能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來看待
機器人欺負人類,機器人在上
人類欺負機器人,人類在上
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難以溝通
而日本方面,操縱型不論進去
如果是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總是有辦法找到平衡點溝通
不過以女機器人,有突現出日本父權主義濃厚的一面
現在的各類動畫中,多多少少有透露一點影子
以銀河漂流來說,操縱型不是在西方作品中的一個特別大的要素
如果機器人都是操縱型和艾希莫夫關聯性就沒有(因為是人打人)
不過裡面的其中主角太空船(基地)是有人工智慧的電腦
但是也和機器人三大法則沒關係
造出A.I.和人型機器人是屬於造人的部分
對於日本來說,造人本身雖然有時候會有疑慮
但比起西方宗教和道德上的限制,相較之下輕微許多
機器人有害論是機器人傷害人類的部分
縱使機器人傷害人類,但自己方的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
機器人有害論依舊是有存在,但是有變相
不少西方作品之中,對抗機器人不會人去開機器人來對付
還是用自己肉身來打,甚至在”機器人咬人:專家敎你戰勝機器人的保命方法”中
也說把自己改造成Cyborg來迎戰,也沒想到開機器人迎戰(而且西方機器人size也不夠大)
(突然覺得駭客任務也和其他機器人作品有不小的差異)
機器人有害論,以本片的角度來說,機器人就是兵器
兵器有害,但也可以防身(本篇中不稱作機器人而稱作機動兵器)
兵器本身就是雙面刃,雖然機器人有害論被保留,
但又另一種以日本人思考模式而成了另一種詮釋(反而是防身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