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華麗外衣下的寂寞世界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是女導演Sofia Coppola於2006年執導的人物傳記片,描述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其極具爭議性的妻子,瑪麗.安東尼(由Kirsten Dunst飾演)的故事。瑪麗.安東尼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女大公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ia)最小的女兒.為了與法國締結友好關係,在瑪莉14歲時藉由政治聯姻將她嫁給了當時法國的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路易十六)。在過去,瑪麗.安東尼一向被人指責是一個很糟糕的皇后,因為她揮霍無度,生活極度奢華,不懂體恤生活於貧窮中的人民,甚至曾說過類似中國晉惠帝「何不食肉糜」之類的話(雖然後來證實只是謠傳)。但近年歷史學家開始為她翻案:畢竟:在她只是個14歲的天真少女時將她遠嫁法國,不懂政治險惡的她,得獨自一人面對法國貴族之間的閒言閒語。而路易十六又對她興趣缺缺,整日專注在他的鎖匠工作上。在得不到丈夫關愛,遠處異鄉,周遭人們不斷勾心鬥角的環境下,她只好不斷的玩樂,以華麗的服飾、豐盛的宴席、無盡的揮霍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對一個19歲就成為法國皇后的小女孩而言,皇室的爾虞我詐實在不是天真無邪的她所能負荷的!

片中導演不評斷這位爭議十足的皇后是否對還是錯,而是闡述了她從第一部作品就一直強調的一個中心思想,身處異地的人,內心難以填補的寂寞空虛,對生活所造成的極大影響。但不評比這位歷史人物的對錯,而只強調她是以什麼樣的情緒如何在這段日子中渡過,感覺有點太大題小作了。而且導演雖刻意將主角與歷史做區隔,但人物描寫實在太過於表面,以故事的主角瑪麗為例,很突兀的就將她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極度喜愛享受玩樂、華服、美食的皇后,卻沒有精心強調她內心的轉折或其內心深處所面臨的掙扎,實在是有點浪費這個其實很棒的題材,畢竟,越具爭議性的人物是越能帶出戲劇的精彩性的。



對於喜愛看古裝劇的我,這部的洛可可式服裝仍然是華麗到底,非常實在的呈現了那奢華的上流社會,但我覺得誇張度就比較不夠了,光假髮的部分其實就沒有讓我很特別驚艷的部分。雖花費了大筆的錢,但感覺還比不上「浮華一世情」。好萊塢在1938年就已經有一部以瑪麗.安東尼為主角黑白電影「絕代艷后(Marie Antoinette)」,大家其實可以比比看這兩部的差別,就會發現雖然一部已經是70幾年前的作品,但豪華跟誇張的程度絕對是不輸今日彩色片的版本。
癡影小舖 於2011.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