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ise Rainer (1910/1/12 ~):曇花一現的德國玫瑰
Part 1:來到好萊塢之前
任何歷史事件都有他的第一,而締造這些事蹟的人就為他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永不磨滅之足跡。無論他成就的是美名還是惡名,也就足以成為後代茶餘飯後的討論對象了。2010年1月12日,路易斯蕾娜(Luise Rainer)渡過了她100歲的大壽。她是誰?相信很多人,甚至是老一代的癡影人,都不曾聽過這名字。其實沒聽過也是很正常的,她在好萊塢風光的歲月,也不過短短4~5年,演過的電影前後加起來還不超過15部。如此的影齡,若我跟你說她是影史上第一位拿下兩座奧斯卡,且連續兩年得到最佳女主角的演員,許多人一定難以置信吧!
1910年1月12日,路易斯蕾娜出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之後陸續生活於德國漢堡(Hamburg)及奧地利(Austria)。當還在歐洲大陸時,她的表演重心主要以舞台為主,也獲得了許多人的讚賞。這讓當時美國的電影大廠米高梅(Metro-Goldwyn Meyer,以下簡稱MGM)注意到她,想將她挖角至美國。
話說米高梅想挖角蕾娜很大的理由是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的因素。MGM在30年代好萊塢是屬一屬二的片廠龍頭,旗下有許多藝人。在當時,許多演員在還未成名之前都會先跟這些片廠簽下長期合約,此後他們就屬於這些片廠的「財產」了:若別的電影公司想要邀請這些演員演出還得跟該片廠「出借」!在這種情形下,若非有一定的地位與名氣,演員可能還得被迫演出一些他們不願意接的電影。在當時的MGM,有能力與之抗衡的演員屈指可數,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嘉寶了。嘉寶可謂是影史傳奇,她不參加任何電影造勢場合,拒絕跟影迷合照,也不會幫影迷簽名;她的作風令許多MGM高層反感,但無奈於嘉寶人氣實在太旺,也對她無可奈何。在這種情形下,MGM希望能發掘出一個有能力與嘉寶抗衡,但「聽話」多了的女星。在這種情況下,蕾娜雀屏中選,與MGM簽了三年合約,來到了美國。
Part 2:璀璨輝煌的三年
蕾娜來到美國後的第一部電影是1935的「Escapade」。本片票房成功,也為蕾娜在美國的演藝事業開了第一扇窗。影評人稱她將是好萊塢的下一顆明星。1936年,蕾娜接下了她在好萊塢得第二部作品,在由MGM出品的「歌舞大王齊格菲(The Great Ziegfeld)」中飾演百老匯最大歌舞團創始人與經理人齊格菲的第一任妻子Anna Held。而這部戲為她拿下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Anna Held在片中其實是一個小角色,她由獨具慧眼的齊格菲將她介紹到美國,並成為他的第一任老婆。但之後兩人於1914離婚。全片最精彩的片段是Anna Held從報紙上看到齊格菲娶了第二任老婆Billie Burke後,打電話向他致喜的一幕。Anna Held至始至終都愛著齊格菲,對於齊格菲再婚感到悲痛不已,但在電話中,仍然以極度開心的語調訴說著她對他再婚的喜悅。在那一幕中,我們可以看到蕾娜由初聞消息時的失落,到她親自致電時強忍悲傷展現喜悅的神情,最後電話結束後整個人情緒崩潰的畫面,蕾娜將Anna Held的情緒轉折演得是入木三分,雖然表情有點誇張,但很深刻的將角色極大的情緒變化(high-emotional change)給表現出來,是全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幕。這場戲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讓許多影評人都一致認同:「『電話賀喜戲』讓蕾娜拿下了奧斯卡影后」。這對一位僅有26歲,且又不是美國人的女星是何等的肯定。1937年,蕾娜再下一城,憑著由MGM出品,改編自美國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大地(The Good Earth)」拿下她的第二座奧斯卡影后。「大地」中所描述的,是清末民初的中國,藉由一個傳統中國農夫的視角,講述了傳統中國人對土地、家庭的價值觀,以及在革命後中國社會中的生處之道。蕾娜所飾演的是主角王龍的妻子:阿蘭。阿蘭是一個來自中國大宅院的婢女,由王龍的父親向大宅院買下嫁給王龍為妻。與一般傳統的中國婦女一樣,阿蘭是一個以夫為重,不埋不怨,默默付出的女子。她守護著家庭,照顧整個王家,對於王家後來的富裕騰達她功不可沒。但最後,卻也因為積勞成疾,早早就辭世了。整部電影始於王龍的娶妻,終於阿蘭的逝世。
第一次欣賞這部電影已經是國二時的事了,當時只覺由一群外國人來扮演黃種人實在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更何況這部電影還是第一部獲得中國政府授權進入中國取景的作品,總該請華人來擔任要角吧!但不論如何,蕾娜的表演算是極為成功的。影片上映後票房長紅,蕾娜的演出也獲得影評人高度讚賞。阿蘭是一個極度內斂壓抑的角色,相較於之前的「歌舞大王齊格菲」中那活潑的Anna Held是截然不同的。就一個女主角而言,阿蘭的對白相當少,整部戲演了快一小時可能還不見她說超過5句話。在對白極少的情況下,蕾娜的表演全依賴於她臉部表情的變化,無論是新婚時的嬌羞,面對動亂時的恐懼,還是對丈夫納妾的無奈,她都無法以對白來輔助情緒。這對一個演員是何其困難的挑戰,但正也正是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路易斯也曾表示這個角色是她演藝生涯中最大的成就(greatest achievement)。
以現今的角度來看,路易斯的兩座奧斯卡究竟有無算是過譽呢?大家其實都知道奧斯卡頒出來的得主有時並不是表現出最棒的演技,有時還綜合了演員人氣、電影的整體表現(大型製作或是小成本拍攝等問題)。在當時電影公司地位還很大時,他們的確也是有可能影響決策的。以路易斯的第一座影后來說好了,Anna Held那場關鍵的電話賀喜戲的確是無比精彩的演出,而許多人也一致認為是那場戲將她捧上了影后寶座。但其實「歌舞大王齊格菲」一片的主角就是Florenz Ziegfeld,其餘的人都只是配角罷了,Anna Held一角也不例外。嚴格來說,蕾娜除了那場關鍵戲之外,在整整三小時的電影中,出場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小時,且戲份也很分散,就一般人看來,並未有很強烈她是女主角的感覺,照理來說,頒最佳女配角可能還合理點。不過奧斯卡對於演員是主角或配角的認定其實是由電影公司為他們報名時的項目為主,有時很容易就會有主角戲入圍配角、配角戲入圍主角的情形產生。這在奧斯卡上其實常見,有人稱之為Category Fraud。而有鑑於當時MGM的影響力,可能就順勢把蕾娜捧上了影后寶座。不過,蕾娜的第一座影后倒還沒有造成多大的爭議,反而是第二座影后獎有較多的聲音。
蕾娜的第二座影后對上的是嘉寶的「茶花女」(Camilie)。相較於蕾娜,嘉寶可是有名多了,而她在當時好萊塢地位可是連MGM高層都得敬畏她三分。當然,她出演的「茶花女」一片也是極為成功,她飾演的Margaret甚至被推崇永遠無法被其他人取代。在如此的聲勢下,許多人其實是看好嘉寶摘下小金人的。不過據傳言MGM高層為挫挫不聽話的嘉寶的銳氣,影響了奧斯卡評審而再度將蕾娜送上影后。無論此是真是假,很明顯其實可看出這座影后在未來的我們看來是比較有爭議的,畢竟其實有很多人是屬於嘉寶派的,而她們會有這種聲音其實也是有理可循。如同「歌舞大王齊格菲」,蕾娜在「大地」中的戲分仍然有點偏配角,即使其戲分明顯有偏多,也至少有從頭出場到尾(不像「歌舞大王齊格菲」那場高潮戲之後蕾娜就再也沒出現過了)。當然,演技這種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而也因為有這些不同的聲音,才能使我們在未來能再三回味這些趣聞。
Part 3:逐漸黯淡的光芒
短短的三年內,蕾娜創下了許多無人能及的紀錄。除了是第一位贏得兩座奧斯卡的演員,第一位連續兩年在同一競賽項目獲獎的演員(最佳女主角,之後還有四位),她也是影史上唯一贏得奧斯卡的德國女星(男星部分第一屆奧斯卡影帝Emil Jennings也是德國人),第一位得獎率百分百的演員,以及影史上年紀最輕就得到兩座奧斯卡的影星(28歲)。然而,有了那麼權威的獎項肯定,似乎並未為蕾娜帶來更多好運。
到底蕾娜本人是如何看待這兩座奧斯卡的呢?其實,在她贏得第一座影后的當晚,她原本並未出席頒獎典禮,而是待在家休息。結果MGM高層一聽到得獎人是她,馬上派人到她家催促她盛裝打扮出席典禮。這是不是代表他並不重是奧斯卡呢?至少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蕾娜事實上一點都不喜歡好萊塢的生態。據她後來的訪問中表示,她是因為熱愛表演、喜歡表演而當一個演員,但好萊塢喜歡把演員捧成明星,不斷的要她參加記者會、接受大家的採訪,這使她感到疲倦,她認為好萊塢模糊了為何要當一個演員的焦點;她並未像一般的大明星出門時盛裝打扮,而是選擇的是輕便、舒適的穿衣風格。這種違背電影公司要求的種種行為自然惹怒了MGM高層。而蕾娜本人也無法接受電影公司老是塞給她一些刻板,沒有挑戰性的二流角色。這對一個想要追求演技提升的演員自然是一種侮辱。之後除了1938的「翠堤春曉(The Great Waltz)」外,蕾娜演出的電影均反應平平,在加上與MGM之間的衝突(要求加薪以及更好的角色),MGM終於決定放棄她了,而她在好萊塢的演藝生涯正式宣告結束。在1943演出最後一部電影「Hostages」後,她永遠離開了好萊塢這個成就了她,也摧毀了她事業的是非之地。
蕾娜曾在1997及2002年,出席了第70及75屆奧斯卡,目的是為了表彰曾經贏得奧斯卡肯定的演員。在列席中,她是所有得主中最老的一位。那輝煌的黃金時代已然離去,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也都已入土。現在再回首,蕾娜的感想如何呢?她曾說得到兩座奧斯卡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一件事,大概是針對她那太早作結束的演藝生涯的一種感嘆。但也或許是早早離開了好萊塢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她能一直維持良好健康的身體,到現在,她已101歲,據說仍身體健朗的定居於倫敦。人生的走向總是難以捉摸,能夠決定一切的惟有上天的安排吧!
撰文者 痴影小舖 於2011.4.25
到底蕾娜本人是如何看待這兩座奧斯卡的呢?其實,在她贏得第一座影后的當晚,她原本並未出席頒獎典禮,而是待在家休息。結果MGM高層一聽到得獎人是她,馬上派人到她家催促她盛裝打扮出席典禮。這是不是代表他並不重是奧斯卡呢?至少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蕾娜事實上一點都不喜歡好萊塢的生態。據她後來的訪問中表示,她是因為熱愛表演、喜歡表演而當一個演員,但好萊塢喜歡把演員捧成明星,不斷的要她參加記者會、接受大家的採訪,這使她感到疲倦,她認為好萊塢模糊了為何要當一個演員的焦點;她並未像一般的大明星出門時盛裝打扮,而是選擇的是輕便、舒適的穿衣風格。這種違背電影公司要求的種種行為自然惹怒了MGM高層。而蕾娜本人也無法接受電影公司老是塞給她一些刻板,沒有挑戰性的二流角色。這對一個想要追求演技提升的演員自然是一種侮辱。之後除了1938的「翠堤春曉(The Great Waltz)」外,蕾娜演出的電影均反應平平,在加上與MGM之間的衝突(要求加薪以及更好的角色),MGM終於決定放棄她了,而她在好萊塢的演藝生涯正式宣告結束。在1943演出最後一部電影「Hostages」後,她永遠離開了好萊塢這個成就了她,也摧毀了她事業的是非之地。
蕾娜曾在1997及2002年,出席了第70及75屆奧斯卡,目的是為了表彰曾經贏得奧斯卡肯定的演員。在列席中,她是所有得主中最老的一位。那輝煌的黃金時代已然離去,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也都已入土。現在再回首,蕾娜的感想如何呢?她曾說得到兩座奧斯卡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一件事,大概是針對她那太早作結束的演藝生涯的一種感嘆。但也或許是早早離開了好萊塢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她能一直維持良好健康的身體,到現在,她已101歲,據說仍身體健朗的定居於倫敦。人生的走向總是難以捉摸,能夠決定一切的惟有上天的安排吧!
撰文者 痴影小舖 於2011.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