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日本的巨大迷思


日本是許多天災如地震、海嘯、颱風、大洪水肆虐的地區,但有這些天災的地區也不是只有日本,如果再加個世界上唯一被核彈以兵器轟炸的地方,似乎催化條件更明顯了,日本機器人的作品和歐美不同,自律型和操縱型都有,自律型的比較廣為人知的像是哆啦A夢和原子小金剛,雖然原子小金剛是日本第一部改編的機器人的動畫,但是比原子小金剛稍微晚一點的鐵人28號和無敵鐵金剛這類操縱型的作品數量上,卻遠遠超過原子小金剛這類自律型機器人,這類操縱型機器人的一個特徵就是巨大,相對來說美國發展科幻同時間這種不合科學邏輯的機器人也很少出現,所以就先巨大這件事來談。

巨大
  兩顆核彈造成日本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價值觀,日本第一部與巨大為主題電影首推哥吉拉系列(見上圖),第一隻哥吉拉雖然和芹澤博士同歸於盡了,但是巨大的破壞力量,顯示被核彈擊中過後的日本人心創傷依舊在,初代哥吉拉是被核彈喚醒的,可以從一些小細節發現和美國對這種災害的態度差別,日本很強調巨大力量的同時,可以發現到兵器無用論,你可以看到許多戰鬥機和戰車很盡力對怪獸攻擊,但連推進都阻止不了,甚至連一點傷害都沒有,相對美國這邊,戰鬥機和戰車對外星人和怪物都還有一定的用處,而日本卻一點用都沒有,甚至解決哥吉拉是只有芹澤博士知道製作方法,而其他人不知道,可以講說是只能用一次的武器,接下來以鐵人28號這個日本動畫史上第一個巨大機器人來講,鐵人28號的設定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秘密武器,但是最後卻無法上戰場,而鐵人28號的背景也是二戰後的重建,初代哥吉拉也是,日本作品內的戰爭,很多是回憶太平洋海戰,感覺日本在作品中,日本是戰勝了,然而巨大力量的崇拜日本矛盾情結的最關鍵所在。是的,他們相信了科技的力量,而科技力量也曾經用「大艦巨砲」建立日本現代化的軍事帝國來回報他們,證實他們的信仰;不過,諷刺的是,二戰日本戰敗的原因,卻也正是「大艦巨砲」碰上了更「大」更「巨」的力量,將他們踩在地上、埋入海中...這樣的結果,看來矛盾,但其實也並沒有:日本人沒有因此減損他們對科技力量的信仰,不過,在心情上,卻多了一分敬畏與掙扎──他們原來以為,科技的大能確實會賜予他們力量;但,後來他們瞭解到,科技的大能,同樣也會賜予「敵人」恐怖的毀滅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